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人文科技的交響:新趨勢與新素養(二)
The Interplay of Humanity and Technology-New Trends and New Competencies (II) 
開課學期
111-2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鄭毓瑜 
課號
CHIN1100 
課程識別碼
101 1124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2 
備註
A17:文學與藝術、物質科學
總人數上限:10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為趨勢科技捐贈之「趨勢人文與科技講座」,依據每學期訂定的跨領域主題,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進行講論與座談,希望以人文研究的深廣度,回應科技發展的新趨勢。 

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,不過與此同時,人性其實也一直被科技改變;「科技」與「人文」一直都處在相互影響、彼此增益的對話之中。本課程著眼的即是這個對話的過程,而本學期以「文化與科技」為主題,主要希望探討文化詮釋與技術、科技發展如何息息相關、相互建設。

目前講座規畫三大面向: 物質、技術與文化;藝術展演與科技;數位時代博物館,同時預計參訪文物館與相關展覽。


希望這課程帶給學生開闊、時新的視野,同時對當代「人文」、「科技」的核心議題有及時、切題的反思。



*以下提供的週次講題為暫定,實際上課可能依照個別講者之時間做些微的調整,將在第一堂課時說明確定時程,請欲修課同學務必出席。



*欲修課同學第一週(2/24)請務必出席。已選上同學第一週未出席視同放棄修課資格。 

*欲加簽的同學不需要先行寫信,請於第一週出席課堂、聽完導論、確認修課意願後,加簽名額將會當堂抽出。



*3/31 將前往臺灣文學基地進行校外參訪,修課學生需全程參與,請預估交通時間並保留該時段。 

課程目標
課堂上除了傳授知識的演講,本課程同時注重學生的參與,包括課堂討論與實作。課堂討論的部分規劃有討論課,希望培養學生歸納、省思課堂所學,並且參與對話與表述己見的能力。至於實作的部分,本課程預計前往臺灣文學基地參訪,提供修課同學文化與科技發展相互對話的實際範例。同時安排有期末實作,同學不但能親身體驗人類與所處世界不同進路的互動方式,更要將課堂上的所學所感轉化為有主題、跨媒介的成果。希望藉此讓同學實地了解當代人如何以不同的管道、媒材探索自己所生活的、由文化與科技共同建構出的世界。

本課程亦鼓勵修課學生將課程講者講授的內容另做轉譯,譬如將講者所述的某一觀念實際策展,或者以影片的方式呈現課堂所學。

整體而言,本課程希望帶領學生重新體認「人文」與「科技」的相互依存,進而為當代高「科技」的生活型態,注入必要的「人文」涵養。 
課程要求
本課程每周前兩節為講者講演,第三節為TA帶領的討論課。本課程期待修課同學準時出席演講,並積極參與討論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依課程安排每週指定閱讀書目,第一週上課時公布。 
參考書目
(1)大衛·艾傑頓(David Edgerton)著,李尚仁譯,《老科技的全球史》(Shock of The Old:
Technology and Global History Since 1900 )(新北市:左岸文化,2016)。
(2)卡西勒(Ernst Cassirer)著,關子尹譯,《人文科學的邏輯》(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1986)。
(3)李歐梵,《人文六講》(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,2012)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轉譯實踐   
30% 
期末將課程內容以書報、數位媒體等方式呈現。 
2. 
反思筆記 
30% 
針對課程演講提出意見回饋,兩篇,每篇1000-1500字。 第8週、第15週繳交。  
3. 
課程參與 
40% 
到課率、討論課參與度。 本課程的請假原則上不超過兩次,違者「課程參與」分數直接歸零。請假務必上學校系統登記。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作業繳交方式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4  導論(鄭毓瑜) 
第2週
3/3  科技與戲曲(王安祈) 
第3週
3/10  一夢十年 :《趨勢文學劇 場》幕前幕後 (陳怡蓁、陳義芝、李易修) 
第4週
3/17  留聲曲盤中的台灣(王櫻芬、徐登芳) 
第5週
3/24  非典型博物館:文學在科技時代的攻略(蘇碩斌) 
第6週
3/25  【參訪】飛地作為基地:臺灣文學跨域的方法論(蘇碩斌) 
第7週
4/7  考古學與現代科技:從 Svante Paabo得到2022年諾貝 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說起(臧振華)  
第8週
4/14  參觀展覽(屆時公布展覽資訊) 
第9週
4/21  走過台灣生產百年:性別、醫療與技術的觀點(林宜平) 
第10週
4/28  Technology of Seeing and Modernization of Writing in Modern Arabic Print Culture: Spectacle, Spectacular, Spectator, Specter (歐陽文津) 
第11週
5/5  Technology of Writing and Creativity: Production, Medium and Reception (歐陽文津) 
第12週
5/12  小說創作與科技想像(李琴峰) 
第13週
5/19  從物件、物聯網到元宇宙——非同質化的美術館(王若璇) 
第14週
5/26  怎樣拍一部電影:藝術與科技的多重奏(宋欣穎) 
第15週
6/2  期末發表(鄭毓瑜) 
第16週
6/9  期末考週停課